站内搜索
发布时间:2018-11-15

□记者 方尚俊 通讯员 霍飞飞 刘昕

邱县把农村道路建设摆在突出位置,以“小县大交通”为发展格局,努力创建“四好农村路”,助力乡村振兴。目前,全县217个行政村实现“村村通”,硬化路面全覆盖

近年来,邱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,把农村道路建设摆在突出位置,以“小县大交通”为发展格局,努力创建“四好农村路”,助力乡村振兴。目前,全县217个行政村实现“村村通”,硬化路面全覆盖。

构筑小县大交通格局

邱县以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为抓手,科学规划,强力实施,县域交通路网纵横交错,四通八达,初步形成“高速公路带动、干线公路促动、农村公路联动”的“小县大交通”发展格局。近年来,筹资2.74亿元,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71.9公里,改建桥梁21座,建成142条联村路、99条过村路,打通21条断头路。

在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过程中,邱县始终坚持高标准、严要求,新建、改建乡道不低于7米,村道不低于5米,积极实施“白变黑”工程,盛水湾路南延、老沙河观光路、刘云固村道改建等一批项目相继实施,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。

建设“四好农村路”给老百姓带来幸福感。“过去俺村道路坑坑洼洼,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。现在好了,路修得又宽又平,俺这些老人不管天气孬好,敢出门了。”刘云固村82岁村民刘连秀如是说。

打通乡村“毛细血管”

如今,邱县城乡处处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:“农民出门走硬路,抬脚就能上公交,赶集上班有秩序,风里雨里不用愁。”

统筹城乡交通运输服务发展,按照“县、乡、村”一体和“路、站、运”统筹要求,该县完成4条主要线路50余条支线路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,形成以县城汽车客运站为中心向各乡镇、建制村辐射的客运网络。全县投入运营新能源公交车80辆、城乡公交车108辆,规划建设客运站7处,候车亭、招呼牌265处,辐射全县217个行政村,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达到AAA级水平。

全面整合交通、商务、供销、邮政等部门农村物流资源,充分利用乡村商业网点多的优势,通过“商业网点+物流+电商+农产品”的模式,设置代收代卖服务站点,第一时间把工业品、日用品配送下来,把农产品送出去,解决了城乡物资交流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打通乡村振兴“毛细血管”。目前,邱县乡村运输服务站点已发展到100多家,县、乡、村三级物流电商网络服务体系初具规模。极具地域特色的农产品,正沿着一条条公路走出农村,走进大城市市民餐桌。

公路网成为农民幸福路

在邱县邱城镇段寨村的红薯种植基地上,群众正忙得火热。“路通了,物流电商强大了,大家伙儿种的红薯卖到了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!”红薯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马建波高兴地说。

据了解,路的畅通,让邱县的普通小红薯变身“金疙瘩”,在上海超市每公斤售价40多元,种植户年人均增收超万元。

邱县坚持“四好农村路”规划建设与乡村振兴、产业发展紧密结合,产业发展到哪里,路就修到哪里。2016年对马旦线梁二庄段和程二寨环村路重点整修,吸引北方最大文冠果种植基地落户邱县,发展文冠果3000亩,建成坞头“文冠小镇”,已连续举办三届文冠果花节,成为邯郸东部乡村旅游圈中的重要景点,文冠果产业园被国家能源局授予“文冠果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基地”。邱新线和段寨环村路的重点整修,带动红薯产业1.6万亩,建成段寨“红薯小镇”,“小红薯”创出大产业。

通过一大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,在充分解决群众出行这一民生问题的同时,快速发展的公路网已成为一条条农民的致富路、幸福路。先后建成古城营千亩荷塘“莲藕小镇”、新马头十里桃花园“桃花小镇”、邱城万亩苗木种植基地“丝绵木小镇”等七个特色小镇。其中,丝棉木产业发展迅猛,去年3000棵丝棉木,卖出900万元好价钱;今年又有近千棵销往雄安新区。打造“田园综合体”式美丽乡村8个,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。

 

(原载于《河北经济日报》11月14日7版)